2006年9月22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编外法官”名不虚传
见习记者 姚力 通讯员 叶长杉

  今年8月30日,温岭市8名“编外法官”走上了领奖台,受到该市法院的表彰。温岭法院去年选任的47名人民陪审员上岗以来,这些“编外法官”共参与审理案件1400多次,并且在他们当中涌现出一批陪审工作突出的优秀陪审员。

  履行职责成了铁面包公
  “有人得知我成为人民陪审员后就劝说我,这个工作不好做,容易得罪人。而我自己认为只要秉公办案,当事人今天不理解,过些时间可能就理解了。”拥有法律本科学历以及经济师资格证的退休人员林大雄就是这次受到表彰的一位优秀陪审员。
  林大雄在审案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丝不苟。今年年初,林大熊参加一疑难刑事案件的审理,在三次开庭中,他的意见都与审判长以及其他审判员不同,但林大雄一直坚持个人观点。最终他的意见被审委会采纳。

  陪审工作成了生活重心
  江彩萍在担任温岭西园社区主任的同时,从未缺席过人民陪审员的工作。“作为人民陪审员,我深感责任重大,虽然本职工作非常繁忙,在时间上经常与陪审工作发生冲突,但我还是会尽可能地保证出庭审案。”她说。为了把本职工作的进度补上,晚上六七点才下班,整个双修日在社区加班加点,对于江彩萍来说就成了“家常便饭”。
  前不久,法院打来电话,要江彩萍参加一个民事案件的审理。第二天她又接到收取社区居民医疗保险费的任务,但是法院告知该案已经公告,合议庭成员不能进行更换,权衡轻重缓急后,江彩萍只能将社区的任务先搁置。陪审结束后,江彩萍心里想着,再怎么累也不能把社区的工作拉下。于是,她利用休息时间把收费工作给按时完成。

  支部书记成了调解专家
  温岭中库村的马彩琴既是村支书又是人民陪审员。由于长期从事基层工作,她在开展调解工作时得心应手。
  调解工作不但耗时耗力,更需要有较强的法律知识。马彩琴深知自己法律知识有所欠缺,在开庭前她总会耐心地与法官一起探讨,把问题分析透彻。
  今年3月,马彩琴负责调解一起离婚案,当事人双方因为财产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从下午1点开始双方一直在争执。马彩琴不断细心地给他们讲解法律知识,还与他们拉起了家常,渐渐双方的情绪平息下来。直到傍晚6时,双方终于满意地在调解协议书上签了字。